近段時間是母牛產犢的高峰期“犢牛出生后該如何進行護理,才能減少發病率,提高犢牛的成活率?” 如何減少牛犢的發病率,提高成活率,為養殖場或養殖戶獲取更好的養殖效益。
具體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1. 母牛產前一定要轉移到干凈、溫暖的產房內,生產時如果有難產跡象一定要及時進行人工助產,以免牛犢長時間不能出生而造成窒息。
2. 牛犢出生后則要及時將口鼻內的黏液清理干凈,然后進行斷臍,在距離腹部10厘米的地方將臍帶剪短,用碘伏對臍帶及臍帶周圍進行充分消毒,每天多次消毒直至臍帶干枯脫落。
3. 牛犢身上的黏液可讓母牛舔舐干凈,因為黏液里面含有激素可促進母牛胎衣的排出。母牛不舔舐的情況下,則要用干毛巾或麥麩將牛犢身上的粘液擦干,使用過的麥麩不要丟可給母牛吃。有條件的情況下可采用電暖風或其他取暖設備將牛犢身上殘余的黏液烤干。
4. 正常情況下牛犢30分鐘便可以自行站立,并去尋找母牛的乳頭吮吸母乳,養牛戶需要提前采用毛巾蘸溫水對母牛乳房部位進行清洗,擦去污物,然后再讓牛犢去吃奶,這樣做:
(1)可以降低牛犢腹瀉的發病率;
(2)可以降低母牛乳房炎的發病率。
5. 個別牛犢出生后體質比較弱,長時間不能站立,或者不會自行吮吸母乳,這種情況下我們可將母牛的乳汁擠出放在手指上,引誘牛犢進行吮吸,待牛犢具有吮吸表現時,再輔助牛犢進行哺乳,或者將乳汁擠進奶瓶給牛犢喂食,一般只要及時吃上并吃足初乳牛犢體質便會得到增強。
6. 牛犢出生后24小時內需要注射精制破傷風抗毒素,皮下、肌內或靜脈注射均可,用量為 3000--6000單位,用于預防破傷風的發生。對于經常發生新生牛犢腹瀉的牛場,可在牛犢出生后每天給牛犢口服1-2克長效土霉素,連用3 天,可較好的預防新生牛犢腹瀉。
7. 牛犢出生15天后便可以喂一些青干草了,剛開始飼喂時可將青干草鍘成小段,然后用水稍微加濕軟化后給牛犢吃。牛犢出生 1個月后則可以補喂精飼料,開始可用水或奶將精飼料加濕后放到小盆中對牛犢進行誘食,剛開始每天每頭牛犢可飼喂50克精飼料,而后逐漸增加精飼料喂量,到2 個月左右便可以提升至500克左右。
8. 冬季牛舍一定要避免陰暗濕冷,不然牛犢則容易出現呼吸道或消化道問題,需要做好牛舍防寒保溫措施,并在牛舍地面鋪墊一層稻草,避免牛犢直接趴臥在冰冷的地面上。天氣良好時則可將母牛牽到外面,讓牛犢自由活動增加光照,同時打開牛舍門窗進行通風換氣。
可以采取為新生牛犢穿保暖馬甲的方法來為初生牛犢御寒,有效降低初生牛犢低溫癥的發病率。倍特雙生產的犢牛保溫馬甲主要用于天氣寒冷潮濕的地區,為小牛犢驅寒保暖,提高小牛的成活率。
【本文標簽】 可視輸精槍正確操作技術視頻 可視輸精槍好用嗎 畜牧業展會
【責任編輯】